学院新闻


我院师生代表参加2025第三届食品科学家论坛及产学研交流大会

时间:2025-08-12作者:庄珂瑾文章来源:77779193永利、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浏览:10

202585日,由宁夏大学、永利集团等单位主办,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Food Innovation and Advances承办的“2025第三届食品科学家论坛及产学研交流大会、2025宁夏食品科学论坛暨《食品工业科技》与Food Innovation and Advances编委会会议在银川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院士、谢剑平院士、陈卫院士、薛长湖院士出席开幕式院院长张丽媛教授带领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参会。

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应用勃发为主题,共设立了4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180多场报告,内容涵盖食品加工贮藏与保鲜、食品安全大数据与检测技术、营养与肠道健康等八大研究领域。同时,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琅玡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蒙牛高科乳制品(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迈向胜利健康技术有限公司、夏进乳业集团、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歧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学研共建单位参会。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食品及相关领域400的顶尖科学家、学者、行业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食品科技前沿与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在大食物观与食品创新报告中指出:大食物观的核心是食物多元化,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求。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风味健康双导向,风味是感性的享受,健康是理性的追求。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是食品界的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谢剑平研究员在风味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风味原料的新来源、风味效应的新方向和风味调控的新途径,进而研判风味工程领域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卫教授在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中指出,粮食安全是全球性战略议题,践行大食物观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亟需科技创新驱动。未来需重点完善新食品法规标准体系,突破规模化制备技术瓶颈以降低成本,推动新兴食品产业落地。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与全链条协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而强化粮食安全韧性,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针对海洋生物多糖精细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探究展开报告,表明海洋生物活性多糖的深度开发将丰富功能成分供给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与海洋经济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助力膳食健康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丽媛教授受邀在食品安全大数据与检测技术会场作题为《基于SMIPs的微流控纸片(SMIPs-μPAD)比色速检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并担任该会场主持人王颖教授在食品加工、贮藏与保鲜会场作题为《芸豆活性组分及其系列功能性食品开发》的报告,并受邀作博士报告会场的主持人姚笛教授在食品微生物与发酵会场分享了题为《乳酸菌拮抗霉菌的作用机制探究》的报告。王坤、孙清瑞、庄柯瑾三位老师分别在食品微生物与发酵、食品加工贮藏与保鲜、食品营养与肠道健康会场作《发酵乳杆菌荚膜多糖抗秀丽线重衰老效应及机制研究》、《双介质中油基富含Z-异构体番茄红素的高效制备及稳定性评价》、《黑豆-乳清双蛋白膳食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细胞焦亡预防肠屏障损伤》的专题报告,另有3名研究生在硕博论坛展示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为国内食品科技领域构建了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我院参会师生与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学者就食品智能加工、营养健康调控等前沿方向开展深入研讨,通过学术报告及会场主持工作,显著提升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通过主办参与,与企业沟通交流,学院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为持续赋能国家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关键技术支撑体系。


                                                     文图/庄珂瑾